首页

婉慈南一s

时间:2025-05-26 12:11:16 作者:强强联手、刷新观测极限!中国天眼再传好消息 浏览量:18085

  近日,清华大学联合意大利、澳大利亚、德国等多国天文学家,利用中国天眼FAST和南非MeerKAT阵列望远镜对银河系球状星团进行了高精度观测,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全的球状星团磁场梯度和电离气体上限的测量,绘制出更清晰的银河磁场图谱,为理解星团演化和银河系磁场提供了新的视角。

  球状星团是银河系中最古老的天体之一,通常由数百万颗恒星构成,包括脉冲中子星。高度磁化的脉冲星以极高的精度发出规律的电磁脉冲信号,这些信号穿越广漠的星际空间到达地球,携带了星际物质和磁场的宝贵信息。

  FAST的500米口径反射面,擅长捕捉最微弱的宇宙涟漪——那些来自数百万光年外的脉冲星信号;MeerKAT的64面天线阵则专注追踪更广阔天区中的信号 ,任何气体电离产生的偏振变化,都逃不过它的“火眼金睛”。 此次这两台全球顶尖射电望远镜在球状星团研究领域首次深度合作,刷新了观测极限,获取了8个球状星团中43颗脉冲星的偏振旋转测量,研究发现,其中7个球状星团中没有可探测的电离气体,异常“干净”。这一发现与理论模型预测的球状星团内部应存在大量气体的情况相矛盾,揭示了球状星团内部可能存在有效的气体清除机制,如来自白矮星和年轻恒星的强烈辐射风。数据分析的主要完成人张蕾博士表示:“我们原以为球状星团应该充满气体,却发现它们已达无尘之境,这迫使我们重新思考星团演化理论。”

  据了解,中国天眼FAST和南非MeerKAT阵列望远镜对还将在未来合作追踪脉冲星突变、研究星际湍流,甚至探索地外文明的可能信号。

  FAST和MeerKAT望远镜首次系统性开展的球状星团脉冲星偏振研究。天空背景为银河系尘埃,标示了8个本次重点研究的球状星团(黄圈)和2个已有先前研究的球状星团 (紫圈)。

  (总台央视记者 帅俊全 任梅梅)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大道至简:中国式现代化与实事求是(人民要论)

现场,近20名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航标管理人员上台分享所属地在航标工作方面的一些优秀做法。同时,台下人员认真聆听,记录要点,并与发言者开展进一步探讨。

四川:巴南高铁成功接入国家“八纵八横”铁路网

2023年6月9日,“快舟·锐科激光”号成功发射,中国航天和中国激光两大IP成功联手,激光技术正广泛应用于快舟多款新型号火箭研制。

探访江苏大丰龙卷风受灾地:村民生产生活正有序恢复

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其中构建起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是一项重要内容。以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四唯”现象为突破口,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正是全新的人才评价和任用机制,让蔡韬敢于接下这项科研重任,勇闯“无人区”。

中方代表驳斥美英代表谎言:美英等国大唱人权高调 虚伪至极

广大政协委员表示,要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和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泛凝心聚力!

【习声回响】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

根据公开资料,赵鼎新于1953年出生在上海,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学系,198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获昆虫生态学硕士学位,后赴加拿大留学,1990年获麦吉尔大学昆虫生态学博士学位。此后他改学社会学,1995年获麦吉尔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